《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》显示,80%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,其中选择留在海外就业的留学生更是比例锐减,回国发展的比例高达84%,较上年翻倍。这一趋势清晰地表明,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就业的意愿显著增强。
而大部分留学生回国求职时,面对信息不对称、对国内职场环境不了解和就业政策认知模糊等问题,即便是名校学子,也容易踩入很多不该踩的“求职坑”。
1. 对校招时间不敏感,白白错过黄金期
由于国内外学期设置和时差的问题,很多留学生并不了解国内职场的招聘节奏。这样可能就会错过一些集中招聘时间,从而荒废校招黄金期。
要记住:秋招一般从前一年的8、9月份就开始,抢的是第二年毕业的学生;
春招则是毕业当年的3、4月份,属于补录性质。
如果不提前关注,等到回国才开始准备材料,就很难赶上招聘关键期,继而影响后续的求职和生活安排。
2. 简历内容“水土不服”,忽视岗位需求
一些同学习惯用英文编写简历,也有些中英混杂,简历内容更是缺乏核心重点,甚至还有联系方式留的是海外手机号这种低级错误。这样的简历在初筛环节,就会被ATS系统淘汰,更不要说发到hr的手里。
一份好的简历是进入优质企业的敲门砖,针对每一家企业制定个性化的简历至关重要。把自己的经历和岗位的要求对应起来,用 “动词 + 任务 + 成果”的结构表述,突出与目标岗位的匹配度,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简历通过率。
3. 文化认知有差异,面试直接踩雷点
社会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国内外截然不同的文化认知和生活习惯,这些差异也表现在职场环境里。留学生要注意,千万不能在面试过程中过于直接地反驳对方观点,不能缺乏一些基本的职场礼仪礼貌。
建议在求职前通过朋友、校友等多了解国内职场环境和规则,练习沟通和表达技巧,了解目标企业的文化,提前适应职场氛围。
4. 信息差严重,盲目海投没效果
国内大部分企业招聘信息更新迭代迅速,很多留学生因为不熟悉国内的求职节奏和信息渠道,往往后知后觉,还没来得及反应岗位就招满下架了。
提前搞个目标岗位和公司清单,随时关注他们的官方招聘网站和公众号,做好投递简历的准备,才能在信息发布后做出及时反应。
不管你是准备回国还是已经在准备求职,都希望可以给你一点启发,毕竟走错一步,有时候浪费的不仅是宝贵的时间,更有可能是影响关乎一辈子的机会。
当然,青林职途也可以帮助广大海外求职者不再“踩坑”。作为一家专注为海归留学生提供就业辅导的专业机构,青林职途组建了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的导师团队,他们熟悉求职流程,能够根据留学生的专业背景、个人优势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,帮助留学生提升求职竞争力。
同时,青林职途还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,从职业规划到入职后的进阶发展。即便成功入职后,青林职途的服务仍未终止:针对留学生入职后可能面临的 “职场文化适应难”“进阶发展无方向” 等问题,会提供专属职场辅导,帮你快速融入团队、明确职业成长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