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不是留学生的能力不够,也不是因为大环境太差,而是很多留学生从一开始就不知不觉踩中了隐形的求职“陷阱”。
作为专注留学生求职服务的专业团队,青林职途见过太多”做错一件事“就错失良机的案例。为了不让更多人重蹈覆辙,今天就就帮大家梳理一下,留学生回国求职一定不要做的几件事。
一、一定不要盲目海投
把“广撒网”当“稳上岸”,只会浪费黄金期;更不要被“不限专业”这4个字诱惑。投简历之前,一定看是否和自己所学专业或者求职方向匹配。
有些同学可能觉得,秋招竞争那么大,还是先拿到面试比较重要,就一口气投了几百份不限专业的岗位。结果,到头来面试邀请没收到几个不说,最后可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都截止网申了。过分海投只会浪费你的时间,连针对性准备的机会都没有。
为什么不建议过量海投?
其实国内80%的不限专业岗,要么是竞争激烈的基础执行岗,要么是企业储备岗,根本不是留学生的优势赛道。更关键的是,海投会让你错过“留学生专属岗”,比如跨境业务岗、海外市场岗等,这些岗位明确要求“海外经历”,竞争小、薪资高,但需要你做好充足的针对性准备。
留学生回国找工作,要做的就是先明确岗位定位,再精准投递。
青林职途在为学员服务的过程中,都是要先根据学员个人的专业、实习背景,经过深入沟通,在充分尊重学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下,挖掘个人优势,再锁定后续的求职目标的。经过精准分析定位后,再去投递,比盲目海投更有作用!
二、一定不要堆叠套话
简历上不要只写“做了什么”,不写“带来什么价值”。
“我在国外做过小组项目”“我参与了校园志愿者活动”“我写了一篇关于海外市场的论文”,这是知睿猴在帮留学生做简历优化时,最常看到的表述。很多简历内容都是详细描述参加国什么项目,却没提一句达成了什么结果。结果秋招一投岗位,连初筛都没通过。
国内HR看简历速度很快,他们更关心的,是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。留学生的海外经历是优势,但如果不会转化价值,就会变成无效信息。
与其写参加了某某项目,不如写“主导3人跨文化小组完成海外市场调研,输出10页英文报告,为项目节省20%调研成本”;与其写完成了某某方向的论文,不如写“以某海外行业为研究对象,通过数据分析提出3条市场拓展建议,被导师推荐至行业期刊发表”。
在写简历时,要善于运用“STAR法则+价值量化”,把经历变成能力证明。
三、一定不要忽视职场适配
千万别觉得海外背景是万能优势,留学生在国外养成的工作习惯,不一定适合国内职场。比如国外重视个人自主性,国内更重视团队协作;国外喜欢直接沟通,国内更讲究换位思考。很多留学生觉得有海外背景就够了,却忽视了职场适配,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留学生明明能力强,却在面试中屡屡碰壁。
青林职途会帮学员提前做“职场适配辅导”,协助学员梳理国内职场的沟通逻辑,然后模拟常见面试问题,教学员怎么把海外经历和国内需求结合起来。
四、一定不要等回国再准备
相信还有很多留学生觉得只要在毕业前开始准备,时间总是够的,实则不然。
国内秋招的时间线,对留学生来说其实很紧张:每年8-10月是秋招黄金期,而很多留学生此时还在国外写论文、答辩,等到11-12月回国,秋招已经接近尾声。更关键的是,留学生需要准备的事情比应届生多:了解国内行业趋势、修改简历、积累国内实习经历(部分岗位要求),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,不是回国就能搞定的。
青林职途建议大家,最好在回国前就提前准备好求职计划,随时关注目标企业的招聘官网,做好时间规划。
留学生的海外经历,是独特的优势:跨文化沟通能力、海外市场认知、英文办公能力……这些都是国内企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。关键在于,你要学会把优势转化为机会。留学生回国找工作,从来不是“能不能”的问题,而是“会不会”的问题。选对方法,你的海外经历,就是最好的敲门砖。
如果你现在正处于求职迷茫期,不知道怎么定位岗位、怎么改简历、怎么准备面试,不妨试试青林职途的留学生求职服务:
✅名企资深导师1对1求职辅导(笔试提升+面试赋能)
✅简历重塑(用STAR法则+量化,把经历变成能力证明)
✅名企内推(深度合作国内名企,覆盖行业广,让你的简历直达HR)